top of page
Writer's pictureMeet Up Formosa 編輯部

與媽祖並列的「雙祖」!管轄範圍還超過媽祖?!|用英文介紹觀音|5分鐘英語說台灣|The almighty Guanyin Bodhisattva|Taiwan in English

Updated: Apr 7, 2021


與媽祖並列的「雙祖」|5分鐘英語說觀音

在傳統信仰觀念中,舉凡結婚生子、仕途考試、文武百市皆有對應的神靈在背後護佑加持,觀音則是佛道兩界的共同慈母,從北到南都有著名的觀音廟,是在台灣最具有影響力的神祇之一;雖然觀音算是外來神明,然而祂的信仰流布範圍遍行整個大中華地區,如果連信仰密宗的西藏、新疆、蒙古也算入,則遍及大半個亞洲、以及全世界的華人地區,可以說是超越了天后級媽祖的東南亞範圍。


觀音又稱為觀世音,原來屬於印度佛教,由梵語直譯的意思為「眾生所見之主」,故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而觀世音菩薩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聲音」的菩薩,傳說祂可以聽到世人的聲音,尋聲救苦,因此稱為觀世音。觀音「聞聲救苦,如火焚身」的無量慈悲心與應聲救援,為紅塵眾生所依盼與寄託,是台灣民間信仰中,被認為最靈驗虔信而普遍供奉主祀的神明之一。


觀音信仰的歷史也是台灣佛教史重要的一環,台灣的觀音信仰是隨著明鄭時期漢人移入而傳入,民間一般稱觀音為「觀音媽」或「觀音佛祖」,與媽祖崇拜成為台民信仰的「雙祖」。台灣四周環海,而觀音與媽祖都是以海作為尋聲救苦的場域,故皆成為台灣人民的海神信仰,媽祖系統也認為媽祖是觀音的轉生。台灣定級古蹟的媽祖宮,大多奉祀有觀世音菩薩;而主祀觀音菩薩的佛寺,也常配祀有媽祖神像。


此外,台灣的佛、道、儒教及民間信仰往往是不可分的共同體,道教或齋教興建廟宇時,也常將觀音、佛祖列於道觀或廟宇中。不只在公眾的祭祀空間,台灣民家神主桌奉祀的神佛也多是觀音,或者懸掛以觀音為主的觀音媽聯。直到今日,即使在都會區,不少家庭仍有在客廳懸掛觀音媽聯的習慣,俗諺有言:「家家觀世音,戶戶媽祖婆」,表示家家仰觀音慈暉庇蔭,戶戶蒙媽祖慈光照拂。


觀音顯靈救了艋舺龍山寺信徒!

台北三大廟之一、同時也是國定古蹟的艋舺龍山寺,是香火鼎盛的在地信仰中心,也是許多外國觀光客來台灣必遊的景點,其祭祀的主神就是觀音菩薩,還有一段「觀音佛祖顯靈」的神奇小故事唷!


二戰末期,隨著盟軍逐漸逼近日本本土,台北也開始遭到盟軍的密集轟炸。當時,艋舺的居民為了躲避空襲,經常攜家帶眷來到龍山寺避難。某日,正當他們照例來龍山寺躲空襲時,卻發現當天的蚊蟲似乎特別狂,無論怎麼驅趕都宣告無效。由於龍山寺周邊向來不是空襲的主要目標,奇癢難耐的鄉民們就決定直接解散回家,想不到盟軍就正好選在這一天,對台北市區進行了轟炸攻擊!


據說,當盟軍飛行員飛抵龍山寺上空時,誤以為華麗的龍山寺就是總督府,便對其投擲炸彈,並不偏不倚地命中了龍山寺的中殿,引起了強烈大火!由於多數的鄉民此時已經回家休息,雖然龍山寺被烈焰吞噬殆盡,幸而並未造成人民傷亡。空襲結束後,忐忑不安的鄉民回到寺內準備收拾善後,赫然發現雖然光緒皇帝御賜的匾額連同中殿的其它神像遭到燒毀,唯獨觀音菩薩像居然端座蓮台毫髮無傷!嘖嘖稱奇之餘,鄉民也不禁猛然驚覺說不定當天的蚊蟲肆虐,正是觀音菩薩在向信徒顯靈示警。是故,此次的中殿遭炸事件不但沒有動搖民眾對於龍山寺的虔誠信仰,反而凝聚了當地的向心力,全力投入廟宇的整修工作!


觀音變男變女變變變?!

原本觀音最早的形象是男性,觀音菩薩造像全部是男身,根據佛經的說法,觀音應該是阿彌陀的大兒子,可幻化成各種形象,奔走民間方便救苦救難。後來傳到中國之後,觀音逐漸轉化為慈悲的女性形象,以女性的母愛和慈悲象徵菩薩救度眾生的悲願,發展出南北朝時期妙善公主的傳說。傳說妙善公主一心向佛,拒絕父親為她安排的婚事,父女關係大為緊張,國王還火燒寺廟逼妙善公主出寺還俗,後來她獻出自己的手眼醫治了父親的怪病,因大孝而感動了天地而功德圓滿。此外,也有觀音為了更貼近受苦難的婦女,唯恐男女授受不親讓婦女退避三舍,才會轉化成女身,方便救苦濟世的說法。


觀音原本是外來的佛教信仰,因應信徒需求逐漸本土化,尤其是妙善公主故事,以及觀音女性神的模樣確立之後,更強化了觀音救人渡世的慈悲形象,信徒始終不絕。不論是送子的白衣觀音、救苦救難的千手千眼、或是慈悲渡世的漁籃觀音,皆是因應信徒需求而發展,在人民的印象裡是個慈祥的母親,所以又被稱為「觀音媽」。華人社會信仰的女性神祇頗多,但觀音、媽祖的傳說中,均未經過產孕,卻最終以母親形象受人敬拜,實為一頗具趣味的研究觀點。


觀音一年要過幾次生日?

本來印度佛經上的觀音菩薩,是沒有所謂生日的,因為祂們存在於非歷史的境界。華人民間傳說觀世音菩薩有三個生日,分別為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及九月十九日。農曆二月十九一般會稱為觀世音菩薩聖誕紀念日,就是觀世音出生那天,又稱降生之日,故婦女們當天會前往跟觀音求子,這時候觀音菩薩就化身成為送子觀音。


農曆九月十九,一般會稱為觀世音菩薩出家紀念日,也就是立願普渡眾生之日,這一天是觀音菩薩信佛修行的日子,所以對觀音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天。人們主要的宗教活動是敬香。


農曆六月十九,一般會稱為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也稱為得道升天之日,觀世音菩薩修成正果,進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境界,是為正法明佛,號「正法明如來」,其後又以菩薩的身份乘願再來,到娑婆世界普渡眾生。這一天是佛教界的重大紀念日,廣大佛教信眾會舉行大型的觀音菩薩紀念活動,弘揚佛教的基本理念,佛教也認為此日念佛、誦經、持咒、放生猶為殊勝,具大功德。



日常生活裡,若遇到不順心的事,很多人習慣到廟裡擲筊、抽籤,希望神明指點迷津,而最常聽到的祈福話語就是「求觀世音菩薩保佑」。台灣民間的觀音信仰非常普遍,將佛教的慈悲觀念與傳統民間信仰結合起來,把觀音菩薩塑造成一位無所不能、無所不包的宇宙神明、救世主,使得觀音信仰幾乎與台灣發展史息息相關,且深具庶民信仰特色。



 

Profile of Guanyin
  • 又稱: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音佛祖、觀音媽、觀音大士

  • 生日:農曆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

  • 隸屬宗教:佛教

  • 廟宇間數:至少一千間(每間寺廟所用名號各異)

  • 在台分布範圍:主要分布在新竹、苗栗、高雄美濃旗山,離島的金門和澎湖也有相當數量

  • 歷史最悠久的觀音寺廟:台南大觀音亭

  • 全球最大鋼製雕塑:新北市淡水區緣道觀音廟「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坐佛神像」

  • 業務範圍:健康、家庭、求子、平安

  • 供品:清茶、鮮花、四果、素食供品


  • Sanskrit name: Avalokitasvara.

  • Birth date: The 19th of second, sixth, and ninth month in the lunar calendar.

  • Pantheon: Buddhism.

  • Number of temples: Over 1,000 (estimated by the Department of Civil Affairs, MOI.)

  • Main location: Hsinchu, Miaoli, Kaohsiung, and outlying islands.

  • Oldest Guanyin temple in Taiwan: Grand Guanyin Pavilion in Tainan.

  • World’s largest steel sculpture: The thousand-eye and thousand-hand Guanyin statue in Yuan-Dao Guanyin Temple, New Taipei City.

  • Known for: Health, family, pregnancy, safety.

  • Preferred offerings: Tea, flowers, seasonal fruits, and vegetarian food.



 

Vocabulary list

觀音菩薩 Guanyin Bodhisattva

梵文 Sanskrit

佛教 Buddhism

道教 Taoism

空襲 air raid

顯靈 theophany

男性的 masculine

女性的 feminine

出家 become a Buddhist monk or nun

得道 achieve enlightenment

楊柳枝 willow stick

手印 mudra



 

五分鐘英語說台灣系列

外國人可以不認識台灣,但是你不能不了解自己。

用五分鐘的時間學習向外國人講述這座島嶼的奇聞軼事,一起用英語說出台灣的故事!


想更了解我們怎麼用英語介紹台灣?

想更進一步挑戰自己?

歡迎來參加台北、台南與高雄的英語導覽課程暨導覽員招募,

親身體驗英語導覽與台灣文化結合的樂趣!




 

參考資料

侯坤宏,〈觀音信仰的流傳與衍化〉,佛光山《人間佛教》學報第十期


台灣女人,〈台灣民間的觀音信仰〉,原文連結:


時空偵探的歷史行腳,〈【搭乘捷運遊台北】艋舺龍山寺:寫下半部萬華史的宗教觀光勝地〉,原文連結:


聯合新聞網,〈長輩沒教,但你必知拜拜小知識、微歷史〉,原文連結:


三立新聞網,〈祂不僅有萬千化身 居然有三個生日!〉,原文連結:


台灣宗教文化資產網,〈大觀音寺〉,原文連結: 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cultural/3_0011.aspx?i=72

2,228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