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齋戒月要來啦,一整個月都不能吃東西嗎?!|用英文介紹伊斯蘭教在台灣|5分鐘英語說台灣 |Islam and Muslims in Taiwan|Taiwan in English

Writer's picture: Meet Up Formosa 編輯部Meet Up Formosa 編輯部

齋戒月要來了啦|5分鐘英語說伊斯蘭在台灣

伊斯蘭教就是回教嗎?

台灣民眾會俗稱伊斯蘭教為「回敎」,其信徒為「回教徒」,乃沿襲華人自古以來對伊斯蘭教的通稱。「回」一詞來自「回回」,源自於西域回鶻或回紇族名的轉音,也就是今日新疆維吾爾族的古稱。自元朝開始,官方文書逐漸以「回回」一詞泛稱所有來自西域的各種外族,而當時中東與中亞已全面伊斯蘭化,族人大多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回回」民族所信仰的宗教便被稱為「回教」。


之後隨著阿拉伯人的領土擴張、以及活躍的商業貿易活動,伊斯蘭教開始往全世界各地傳播,並且落地生根,開始融入波斯、西班牙、蒙古、印度、突厥、非洲、東南亞等不同的文化元素。到了現在,伊斯蘭教已經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全球信眾人數粗估超過16億,信奉的種族非常多元,已經不只有西域的族人了,稱呼這個宗教為「回教」已經不夠精確,因此現在多傾向使用「伊斯蘭教」這個音譯的名稱,可以較為完整的表現這個信仰的面貌。


伊斯蘭(Islam)在阿拉伯文的原意為「歸順」與「和平」,放到宗教的脈絡來看,則有「順服神」的意思,伊斯蘭教最核心的精神,就是要去信仰,並且服從唯一的神。伊斯蘭是純粹的一神教,信徒認為真正的神只有一位,祂能夠掌管、知道世間的大小事,而不像台灣的民間信仰,屬於多神教,有很多神明各司其職,掌管不同領域的事務。


而順服真主阿拉旨意的人就是穆斯林(Muslim)。穆斯林生活中除了我們熟知的不能吃豬肉、不能飲酒之外,更需要遵守「五功」。五功就是「唸、禮、齋、課、朝」等五項功課,「齋」就是齋戒,在伊斯蘭曆的第九個月(Ramadan)中,穆斯林從日出到日落之間禁絕飲食,而今年2021的齋戒月就是國曆的4月13日到5月12日。


伊斯蘭教早已來到台灣落地生根

伊斯蘭教在台灣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大約在西元1661年,鄭成功率領反清復明大軍渡海來台,當時的部隊中有很多穆斯林軍士,有些軍官帶著眷屬同行,抵達台灣後就隨著部隊屯駐台南、鹿港和淡水等地。進入滿清時代以後,台灣與大陸的來往在實施海禁之前仍然頻繁,福建泉州從宋朝以來便是中國與伊斯蘭世界貿易最重要的國際港,許多來自各國的穆斯林商賈在此落地生根,也因此逐漸發展成歷史悠久的閩南穆斯林社區。從明末至清初,閩南穆斯林也在這一波移民潮中陸續定居台灣西岸各地,鹿港郭氏、丁氏,以及散居雲林、嘉義一帶的蒲氏,均為祖籍福建的回民大家族。這些移居台灣的穆斯林後裔,有的已經喪失祖先的伊斯蘭信仰,然而在日常生活之中仍然保持某些有著伊斯蘭元素的宗教儀式或禮俗,例如每逢週五不吃豬肉,或祭祖時不供奉豬肉,也不拜菩薩、不行火葬、不請和尚道士誦經等等。


伊斯蘭教於台灣真正的高峰開端是在1949年國共內戰後,當時約有兩萬名穆斯林隨著國防部部長白崇禧、軍事將領馬步芳等知名教徒來台,主要來自雲南、寧夏、新疆、甘肅等穆斯林分布的地區。更特別的是1950年輾轉來台的青年遠征軍第206師616團第二營機槍連,全連一百多人都是穆斯林,為西北各省從軍的伊斯蘭教青年所組成。除了上述穆斯林軍士之外,許多穆斯林的黨政大老們也陸續來台定居,在台灣伊斯蘭教發展史上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這些大都是軍人、公務員、教員的穆斯林,主要居住地點分為台北市與高雄市,另外1954年也有一批自滇緬邊區游擊部隊撤退來台或自行移民的雲南穆斯林,聚居在台北中和、永和及中壢龍岡等地,以眷村型態維持本身信仰。


1950年代,在二萬多名穆斯林與白崇禧的推動下,中國回教協會在台灣復會。白崇禧出身於廣西桂林回族家庭,為中華民國史上穆斯林中任職最高位階的軍事將領,白氏家族篤信伊斯蘭教,其生活與飲食都按照伊斯蘭教法,故家中所食均由穆斯林廚師處理,其身邊的副官、參謀、護衛與護理均為穆斯林。1949年白崇禧隨國民政府來台後逐漸遠離政治核心,而專心於伊斯蘭教務在台的推廣,其子白先勇則為享譽國際的華文作家。


齋戒月、開齋節與全球疫情

根據伊斯蘭教經典,真主阿拉在穆罕默德40歲那一年伊斯蘭曆的九月將《可蘭經》啟示給先知,因此對穆斯林而言,這是一個至慈而吉祥的月份,也是伊斯蘭教的神聖起點。只要符合禁食條件的穆斯林,9歲以上的女性與12歲以上的男性,在這個月都必須恪守齋戒規定;除了紀念真主首次降下啟示的神聖時刻,穆斯林也相信齋戒可以鍛鍊人的意志和耐力,也可以引導人誠心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富人在齋戒過程親身體驗飢餓,更能激發施捨救濟之心。

在整個齋戒月當中,在每天晨間禮拜之前,也就是日出之前,可先食用封齋飯,之後從日出直到當天太陽下山,務必停止飲食、抽菸、喝酒、娛樂、性交等生理性的活動,甚至禁絕非禮的念頭與不符常軌的行為,以靜坐誦讀可蘭經,並以虔誠敬意向阿拉懺悔,返璞回歸真主的懷抱,直到日落之後才能開齋進食,直到隔天的日出之前都可以吃喝。有幾種情況可以彈性處理:如果是年老力衰或病人,可以不必封齋,但必須繳交一筆贖金濟助窮人,也算功德圓滿,或者病癒之後補行齋戒;其他如旅行在外的人,懷孕、月經或哺乳期間的婦女,可以暫時不封齋,事後再補行禁食,以完成齋戒儀式。


當九月的齋戒活動完成之後,最後一天當晚穆斯林家家戶戶會享用豐盛的開齋飯,以慶祝一整個月封齋的功德圓滿,此時亦為親朋好友團聚的時刻,隔天的十月一日又會舉辦開齋的各種慶祝活動。上述活動非常類似華人過除夕及新年的喜氣洋洋,也導致長期以來華人認為開齋節為穆斯林的新年,但從伊斯蘭曆法來看,開齋節並非新年度的第一天。


這幾天,全球各地的穆斯林將紛紛迎來齋戒月,但是在疫情底下,要如何兼顧信仰又要掌控疫情,成了各國政府的新難題。沙烏地阿拉伯境內有麥加與麥地那兩個伊斯蘭聖城,受疫情影響,去年沙國取消一年一度的朝覲、關閉兩座聖城的大清真寺,衝擊全球穆斯林,以往麥加大清真寺旁數以萬計的商鋪硬生生關閉了大半,過去摩肩擦踵的人群完全不復見。今年沙烏地阿拉伯的國際航班入境禁令延長至5月17日,也暫時禁止20國公民入境,預料齋戒月活動會如去年般安靜。


台灣多元族群與伊斯蘭教移工

穆斯林在台灣雖然不算多數,不過卻和台灣人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連結。特別是台灣面臨少子化及產業升級等因素,導致青壯年的藍領勞動人口短缺,人口結構的高齡化又造成老年照護人力不足,因此開始自鄰近的東南亞國家引進移工與看護,其中又以信仰伊斯蘭教的印尼籍最多。據勞動部2020年統計,在台灣的70萬外籍移工有近28萬人來自印尼,而他們當中超過九成都是穆斯林、也是在台灣穆斯林的最大來源;當全球化下流動成為常態,東南亞移工們跨越城鄉甚至國界來到台灣,支撐他們的往往是家庭和宗教的力量。


你有在假日的時候經過台北車站嗎?在南二門外每個月都會有一次大型的伊斯蘭教活動,每到這個時候,臨時搭起的大帳棚內總擠滿了穿戴整齊的穆斯林,從印尼飛來台灣的教長會帶領這些穆斯林移工進行禮拜,沒能佔到位子的人也在外圍墊著腳、豎起耳朵虔誠地聽著。這樣的活動這都是穆斯林移工自發舉辦的,是為了讓這些在異鄉的家人即使在台灣,也能受到信仰的眷顧,讓躁動的心歸於平靜。從國外針對移民與移工的研究顯示,宗教信仰是促成移民群體對在地社會認同的重要媒介;反之,若宗教問題未處理好,也是導致移民與在地社會衝突的導火線,而此正是當前不少歐美國家正面臨的問題。


除了滿足其基本生活及支付薪資之外,伊斯蘭教移工的其他社會文化面向的需求,在台灣較少受到重視,工作性質也通常不允許週間抽空從事宗教禮拜活動,但這類兼具社交功能的宗教活動對離鄉背井的移工們,卻又是非常重要的社會與心理需求。但反過來說,若這些穆斯林全部都到清真寺做禮拜,以台灣目前的清真寺格局和設施狀況,也很難滿足這麼龐大教眾的需求。因此,會看到在伊斯蘭教一年中最重要的開齋節,穆斯林找不到足夠大的場地從事慶祝活動,只好群聚於台北車站禮拜與慶祝,但卻引發占用公共場所的負面觀感。如何開創更多公共空間,以滿足逐漸增加的在台穆斯林外籍人士之需求,為當前應未雨綢繆的重要社會課題。


 

Vocabulary list

伊斯蘭教 Islam

穆斯林 Muslim

真主阿拉 Allah

齋戒月 the month of Ramadan

禁食 fasting

封齋飯 Suhoor / pre-dawn meal

開齋飯 Iftar / evening meal

開齋節 Eid al-Fitr / Feast of Breaking the Fast

可蘭經 Quran

清真寺 mosque

移工 migrant worker



 
五分鐘英語說台灣系列

外國人可以不認識台灣,但是你不能不了解自己。

用五分鐘的時間學習向外國人講述這座島嶼的奇聞軼事,一起用英語說出台灣的故事!


想更了解我們怎麼用英語介紹台灣?

想更進一步挑戰自己?

歡迎來參加台北、台南與高雄的英語導覽課程暨導覽員招募,

親身體驗英語導覽與台灣文化結合的樂趣!


 
參考資料

One-Forty,〈什麼是伊斯蘭教,以及我們該關注穆斯林的兩大理由〉,原文連結:


1號課堂,〈黃楷君 | 伊斯蘭Talk 〉,原文連結:


全國宗教網,〈伊斯蘭教(回教) 〉,原文連結:


天下獨立評論,〈齋戒月、開齋節一次弄懂!印尼人的「齋月一日」這樣過 〉,原文連結: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疫情之下,2020年的齋戒月和開齋節 〉,原文連結:


經濟日報,〈沙烏地延遲邊境開放 聖城齋戒月料安靜 〉,原文連結:



1,112 views0 comments

コメント


bottom of page